必赢71886网址登录   | English   | 高速铁路地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综合管理系统   | SWJTU-OSU合作办学项目

回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建立的历程 ---纪念120周年校庆

  作者:     日期:2016-04-27   点击数:  

在我校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客观地回顾我校新的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创建历程,以便薪火相传,承前启后,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基础工程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犹如一座大厦,今天已矗立在成都校园里。何曾想到,我校有一批从唐山过来的教师,参与了这座“大厦”基础工程的砌筑工作,他们兢兢业业,今天有些已是耄耋老人,他们为创建和发展学校的新学科,尽到了交大人的责任。

这些老师,为我校这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厦,打了5根“桩”以砌筑大厦的稳固基础。这5根桩即为学科建立所做的5个方面的先导工作:

 1.  本科教育基础:在我校还没有设立环境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之前,一些老师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校园里开设了“环境学导论”、“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水力学”等课程。参与者有王姗如和黄儒钦老师。

2.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培养:1985年开始招收“环境水力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也就是说,实现了当时校方(孙翔校长)指示:“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还没招生之前,先招硕士研究生。”参与者黄儒钦老师。

3.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材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写了一些环境保护讲义,随后在1997年正式编写和出版了《环境科学基础》教材,直至2016年1月,该书经修订,以第四版出版发行。参与者:主编黄儒钦,参编者黄儒钦、郑爽英、王文勇、刘丹。该书曾获铁道部优秀教材奖。

4.  科学研究:上世纪七十年开始,开展了铁路机务段含油废水处理、沱江水环境容量(国家环保“六五”攻关项目)、西南地区氧化塘的研究,参与者黄儒钦老师;后又承担了铁道部的长隧道工程环境控制项目(“西安安康线秦岭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的模拟试验研究”),参与者有黄儒钦、杨敏、王文勇等,当时,上述重大项目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5.  服务社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校生产处设有“杨华公司”,公司的教职工开展了屠宰废水、造纸废水的处理工程,参与者有杨斗等老师。1984年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  教学机构

我校正式成立环境工程的教学学术机构是从“土木工程学院”开始的。

1.  1993年,学校下达文件,正式在土木工程学院内成立“环境保护工程研究所”,任命黄儒钦教授为所长、付永胜高工为副所长,当时所里教师只有三人,开展了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2.  1996年,因为环保所力量单薄,不利于发展,于是,土木工程学院将环保所与地质系合并,成立了“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系”,并设立了“环境工程教研室”。系主任为胡厚田教授,副系主任为付永胜教授,教研室主任为黄儒钦教授-(1997年4月正式退休)。

3.  1998年,环保与地质分开,在土木工程学院内单独成立了“环境工程系”,系主任为杨顺生教授,副系主任为付永胜教授

4.  2001年5月,环境学科从土木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刘宝珺院士任院长,付永胜教授任党总支书记兼执行副院长;2001年7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招生。

5.  2010年11月1日,学校把地质学科、测绘学科及环境学科合并,成立了新的学院,即“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三、展望
      今天,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成,现有教职工50多名,仅教授达10多名。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完善体系;在科研上也已取得显著成绩。虽然我校环境工程学科经20多年的发展有了相当基础,但与国内外同行相比还存在差距。作为一名学院的退休教师,期盼着环境学科早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此,期盼大家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不断地努力!

                                             

      黄儒钦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