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灾害,关注心理
——地学学院联合心理中心举行地质灾害暨灾后心理辅导讲座
11月15日晚,由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7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生一班和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2017级心理学研究生一班共同主办的地质灾害暨灾后心理援助讲座在犀浦校区4153举行。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地学学院罗刚老师和心理中心张学伟老师作为主讲人,地质一班、心理一班全体同学以及部分本科生参加讲座,地质研究生邱煜珩担任主持。
“地质灾害有哪些类型?”讲座在罗刚老师的提问中拉开序幕。首先,罗老师介绍了地震、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四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让同学们观看了雅安地震、卧龙滑坡灾害发生时的视频。接着,罗老师用实际事例,并结合汶川地震时的自身经历,为大家讲解了地震的特点和危害,重点讲解了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特点及危害性。随后,罗老师讲述了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破坏状况及特点。他指出,同一地区同类建筑物因场地烈度不同,损毁情况也会各异。最后,罗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引出了汶川地震救灾时对于受灾人群的心理疏导援助问题。
紧接着,张学伟老师就灾后心理疏导的问题开始了灾后心理援助讲座。首先,张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的现场照片以及丧亲者的悲痛画面。随后,张老师为大家讲解了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概念,并结合典型案例具体讲解了PTSD的症状。然后,张老师着重讲解了灾后心理援助的重点:恢复安全、灾后3天应激、对持续性生活应激的应对、对丧失反应的应对、对创伤反应的应对以及心理援助的长期性。最后张老师指出,心理援助的核心就是让援助对象恢复自我复原力。
在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解后,同学们与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其中,心理学研究生李斯琦同学向罗老师提出了近年来地震频发,成都受地震的影响问题。罗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解答了这一问题。地质工程研究生武龙同学向张老师提出了对于老人的心理援助辅导应该从何做起的问题。张老师讲道,“老人是弱势群体,对于老人心理援助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向他们多传递好消息。”
讲座最后,地质一班和心理一班结合自身专业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和活动总结。地质班长何坤说:“作为学地质的工科生,我们应该多多注重学科的交叉互动,心理学和地质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助于自身的发展。”“这次讲座让我对心理学科的了解更加深入,将心理学由抽象到达了具象,有了个全面的认识”,地质一班团支书李志浩说道。心理一班李斯琦也表达了自己的所感:“由于我本科学的就是地质,现在学的是心理学,而且是灾难心理学方向的。这种交叉的学科经历让我对这个活动的体会更加深刻,更能将地质与心理有机结合。”
(本文编辑:何坤、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