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地质工程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于2021年9月26日上午8:00至晚上9:00,在犀浦校区X4131教室进行。本次参赛对象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并且开设本、研课程的青年教师,竞赛内容包含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3个环节。通过充分宣传和动员,我系符合参赛条件的青年教师全部参赛,共有24位。本次比赛邀请我系教学专家:程谦恭教授、赵晓彦教授、郭永春副教授、赵文副教授、覃礼貌老师担任评委,比赛由张志厚老师担任主持人。
学院党委关秦川书记,学科学术办周青主任,到比赛现场观摩比赛,参赛教师经过精心准备,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展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何毅老师主讲《土力学》第四章“土的一维固结理论”,他通过地基沉降的案例讲述了固结的定义和渗流固结理论的数学表达,专家点评到:所讲内容逻辑严密,案例生动,语言生动,引人入胜。美中不足是所讲知识点过多。
石宇老师主讲《非常规资源钻采理论与技术》,他围绕钻井工程中面临的地下水压力特性问题进行了讲授,通过井喷事故引入课程教学内容,重点讲解了四种压力的概念,一个压力关系式和两种异常压力的形成原因。评委老师评价到,石宇老师课程设计完整,讲解清楚,授课内容合理紧凑,但还需注意由于专业领域不同可能产生的部分概念歧义,并注意讲解的语速等细节问题。
陈仕阔老师主讲岩石的蠕变性质,他从蠕变的定义和典型试验曲线入手,分阶段描述了其力学作用过程,并引入理想物体的基本元件及力学模型,推导了基本组合模型的本构方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让学生们结合实际工程推导自己的本构模型。
王虎老师主讲《构造地质学》,他重点讲解了节理方面的知识点,评委老师评价该讲课过程较为自信,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精品课程和相关教材进一步精美化课件、优化板书细节等,最后程谦恭教授示范了构造知识点的讲解细节。
杨丹老师主讲《土木工程地质》中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这一节。她通过视频短片引入水的地质作用这一章节,让学生思考水与土木工程之间联系,采用小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动画、阅读文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评委们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包括PPT字体、课程内容调整等。
杨虎锋老师主讲《工程地质学》,他采用自己制作的隧道工程地质模型教具演示导入讲课内容“隧道围岩分级”,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评委老师评价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恰当,教学设计方案体现完整,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雷治红老师主讲《土力学》,他讲述了土体的有效应力原理的相关内容及其应用,通过砂土液化、地面不均沉降两种常见的灾害现象作为导入,引出课程内容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并重点讲述了土体的构成、有效应力公式推导、并运用该原理解释了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现象形成的原因。评委老师评价到,雷治红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声音洪亮、生动有趣,但需要注意配合板书,并应选用合适的图片呈现内容主题等的不足之处。
凌斯祥老师主讲《普通地质学》,他讲解了外动力地质作用这一章节,首先介绍了外动力地质的概念、外动力能源的来源,之后讲解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分别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课程结束后,评委老师评价到该次课程作为大一新生课程,对衔接高中与大学中地学知识尤其重要,选择讲解的深度尤其值得讨论,对讲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指导。
张志厚老师主讲《地球物理勘探》第一章第二小节大地电阻率的测定内容,他主要从电流密度的引出,结合微分形式的欧姆定律,计算一个点源电场在任意点的电势,从而计算任意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再计算两个点源所形成的电场,最后导出视电阻率的公式。
整个授课过程从课程的导入、讲解、板书、课堂互动、迁移学习、本小节回顾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完整的呈现。
杨情情老师主讲《土质土力学》,她选取了第一章第二节《土的三相组成》中的颗粒级配和颗粒级配累积曲线。评委老师进行了详细点评,包括PPT的动画效果和配图、讲课内容的起承转合等各个方面。
何刘老师主讲《工程地质》这门课程,本次参赛将常见造岩矿物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了讲授。评委老师评价认为,何刘老师上课条理清晰,PPT内容新颖,能够将矿物的基本概念介绍清楚。但是在具体PPT内容上,还存在部分图片选取不能图文并茂的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加以改进。
梁翼老师主讲《构造地质学》第四章“节理”,他重点讲解张节理和剪节理的形成机制及区别。评委老师评价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美中不足的是知识点过多,节奏较快。
王玉峰老师主讲《专业外语(地质)》,她以教材Unit 2 The Earth的内容为主,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讲解了地球单元划分、岩性组成等相关英文知识。评委老师评价到所讲内容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思路较好,不过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上尚需进一步改进。
马宁老师主讲《工程地质学》第一篇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中地震章节内容,他主要讲解了地震学的基本知识,以地震学基础的地震现象概念术语导入,在定性了解地震现象的基础之上,讲授了地震类型与成因机制,最后介绍了地震能量类型特征。整个授课过程调理清晰,语言流程、强调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以分类总结的方式诠释了抽象地震学基本概念。
张云辉老师主讲《古生物地层学》,他对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进行了讲解,综合板书、PPT、古生物化石标本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详细讲解了三叶虫的身体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活时代等,评委老师评价到张云辉老师运用了多种方式生动形象的阐明了三叶虫的主要知识点,讲课富有激情,讲解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课堂效果。
孙辉老师主讲《地震波的激发》,他在讲课内容中通过天然地震引入到地震勘探,主要讲解了地震震源的分类以及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要求,对时间控制的较好,评委老师评价到:1.在PPT中选取的图片不够美观,可以选取更好看的图片;2.气枪震源需要说明产生振动的是在水中还是在水下的岩体中;3.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梳理,使得讲课的脉络更为清晰;4.语言逻辑性不够,有时话会说一半,后续的内容没能跟上;5.穿着可以要尽量避免短裤,穿正装;6.板书要练习,写的字不够美观;7.板书设计的比较好,把主要的内容都概括出来了,起到了精炼和总结的作用。
沈位刚老师主讲《土木工程地质》,他详细讲述了滑坡和滑坡灾害的定义,以及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原理和方法。评委老师评价到,沈位刚老师教学设计充实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熟悉。
廖昕老师主讲《地震及其分类》,他按照教学设计思路,从课前回顾、正题引入到课后思考三部分,较完整的将讲课内容予以展示。评委老师们分别从课程内容逻辑性、PPT美观性、课程基础知识与学术的结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肖勇老师主讲《水文地质学基础》,他选取《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作为教学竞赛内容,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回顾了前述章节学习内容,然后结合川藏铁路水文地质挑战导入本讲学习内容并强调了其重要性。课程讲授重点突出、声情并茂、清晰明了、效果优良。评委老师评价到肖勇老师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课程内容融合了国内外优秀教材和最新文献,课件制作精美,并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实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可较好地吸引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也给出了板书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一些提升建议。
沈亚萍老师主讲《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她以我国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分享丰富多彩的风力地貌景观图片,引入课程——风蚀作用及其塑造的地貌,重点讲解了风蚀作用的概念、类型,及不同风蚀作用塑造地貌的过程。评委老师评价到,沈亚萍老师形象得体,表达清晰,对课堂的总体把控较好,但还需注意根据课堂时长优化课程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本次教学竞赛,实现了以赛促教的目标,评委的精彩点评,给予青年教师肯定和建议,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对课时目标精准定位的能力,明确了教学内容所承载的目标任务,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