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晚上19:00,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学院外籍教师开展“国际化+名师讲堂”国际视野与出国留学系列第一期讲座,本次讲座通过线上平台“腾讯会议”进行,主讲人为Saeid(Adam) Pirasteh教授,讲座由杨都强老师主持,活动主题为Is Communication Beyond the Shared Languages?(交流是否超越了共同语言)
第一阶段,Saeid教授通过提问和举例子引导我们进入主题。首先,Saeid教授提出头脑风暴:Do you know what does mak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你知道什么使得交流有效吗),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观众的思维。接着,Saeid教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时候由于受到火箭导弹的刺激,使得主人公不敢与人交流,直到遇到了一个失去视觉与听觉的工人,他用手语和肢体语言交流的方式给予了主人公动力去面对语言问题。Saeid教授认为,学习不同的语言是感受不同文化的过程,理解人们的思想。本次讲座分享的是如何达到建设性沟通,这是我们学习语言和文化当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Saeid教授为我们放映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视频,进而体现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共性。
第二阶段,Saeid教授提出主要观点,讲述如何达到建设性的交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喜爱的交流方式不尽相同,例如电话交流、当面交流、写信交流。无论是哪种交流方式,人们都渴望获得高效率的交流。Saeid教授提出了八点有效的交往技能,比如说Summarising what has been said(总结他人所言),这一点对于节省交往时间,理解主要观点是必不可缺的。理解了这八点交往技能后,Saeid教授提供了情境:当你写一封电子邮件并与他人沟通获得许可,但却没有收到正确的回复,考虑这种情况短期内该如何做。诸如此类的情境,在社会中是很常见的。只有正确运用交往技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接着,Saeid教授给出如何做到建设性交流的方法,总的来说分两步。第一步,实现有意义的思想交流和感受,这需要人们给予积极或鼓励性质的信息并积极谈论自身感受,并且要真诚,不能说谎话。“Nothing is hard",不要轻易放弃做一件事。第二步,引导人们理解谈话内容。这不仅需要人们态度自信与人做朋友,还需要尊重他人,达到积极引导。在完成好这两步之后,从而实现建设性沟通。
第三阶段,Saeid教授总结出三点结论。第一点是对于活动主题的回答,交流超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第二点,沟通是一种对思想看法的传递,以便发送者和接收者理解达成共识。第三点,语言是沟通人和人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三点的总结,使得同学们更加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互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后,同学们与主讲老师积极互动,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得到了有效的解答。宋盼盼、刘欣昊、段再航、王锐其四位同学就本次讲座内容提出疑问: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如何权衡量的多少?对于新冠病毒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想产生分歧该如何看待?即将去美国/法国学习,该如何克服恐惧心理与外国友人交往?针对如上问题。Saeid教授一一进行详细的回答。正如教授在讲座中所说:"Knowing a language is about knowing a culture"。不同语言的师生积极互动,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渗透、一种成长学习的机会。至此,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国际化+名师讲堂”国际视野与出国留学系列第一期讲座圆满结束。